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

[衛教] 在家也能做語言發展技巧下篇-學語期

在家也能做下.JPG
還沒出現有意義的語詞可以參考前語言期的語言發展技巧,小孩子開始出現第一個有意義的詞,通常是媽媽爸爸等稱謂,或是ㄋㄟㄋㄟ等名詞,在文獻中通常是出現在12月大的時候,然後慢慢增加詞彙輛,一歲半應該會有50個語詞,再來兩歲可能就會出現雙詞句,而在這樣的時期,照顧者又可以怎麼做呢?一樣這裡有幾種方法讓大家參考。

1. 擴充詞彙量:詞彙的學習來自於日常生活中,因此小孩獲得的刺激越多,他能學習到的就越多,語彙中以名詞最先發展接著是動詞,最好的學習方式當然是以實際物品最好,想學「蘋果」就給孩子一顆真的蘋果,聞一聞摸一摸吃一吃等等,都可以協助孩子記憶與連結,擴展生活經驗就是擴充詞彙量最好最好的方法了。

2. 讓環境充滿語言刺激:如果有家長有陪同上過語言治療課,一定覺得老師很愛講話,完全沒有冷場時間,能這麼多話也是有些技巧的唷,每個照顧者也可以做得到。像是:

          (1)說出你正在做的事—「媽媽把衣服丟進洗衣機,要開始了唷。」
          (2)說出小孩正在做的事—「佑佑吃糖果,吃起來甜甜的。」
          (3)多一點點—小孩:「媽媽有貓貓。」,「對耶,貓貓在車子下面耶。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3. 互動互動互動:孩子學語言我常比喻成大人學外國語文,像學法文好了,一直聽法文童話故事、一直看法國片,我就會開口說法語了嗎?當然沒那麼簡單,最大的差別在於語言這東西要一來一往,才能慢慢累積,每天花個半小時玩車車或是玩扮家家酒,甚至不帶任何學習的目的,就單純跟小孩玩,這樣遊戲也是很重要的。

教孩子語言有個很重要的原則一是,我們示範的只比孩子會的多一階,像是當孩子出現詞彙,我們就說短句,當孩子說出短句了,我們就拉長句子。像是在爬樓梯,一次爬一階就可以了。

原則二是堅持持續進行,能力的進展沒有時間表,但是不持續就一定會放慢速度,像是種下一顆種子,我們不能算出什麼時候會發芽,但是每天的澆水都不能少,不澆水就不會發芽了不是嗎!況且小孩子的發展很微妙,我的經驗是小孩不是有個弧度慢慢進步那樣,而是突然有一天,他就可以越級打怪了,而當他越級的時候,就也是我們另一個頭痛開始,像是開始皮了開始很有意見什麼的。這就是當爸媽的課題了,大家一起加油吧!



歡迎按讚我的facebook粉絲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