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18日 星期三

[衛教] 語言五要素+語言治療師在幹嘛

標題.jpg

語言治療師(通常在醫院被稱呼為ST)常常被認為是很輕鬆的工作,就像我回家跟我媽喊累,他就淡淡說:「阿你就坐著說話而已啊!」(女兒翻白眼中,而且還卡住了!!!)是這樣嗎?讓我來平反一下。

先從語言組成要素講起(咦),語言總共有五大要素:

音韻、構詞、語法、語意和語用


語言組成要素.JPG

看了圖還是很難懂吧,我試著用簡單的話解釋:

1.    音韻

我們說話中所有的音、聲調與語調。語言治療師會配合音韻的發展里程碑,來判斷孩子是否有構音異常,或是聽障的孩子聲調與語調部分該如何調整等……

2.    構詞

語詞中的變化,因為英文有不同時態的動詞變化,中文沒有,所以在中文中影響不大。

3.    語法

組成句子的規則,就是常說的文法。剛學會串句的孩子有時候也會有語法錯置的現象,會隨著發展成熟而消失;語言治療師會觀察孩子常用的句型是否符合生理年齡。

4.    語意

語言能表達的世界。檢測孩子所能理解與表達的詞彙量類別、數量是否達到發展里程碑。

5.    語用

像是「見人說人話,見鬼說鬼話」,會在不同環境因應不同對象使用不同的語言,像是一個哥哥對妹妹說話時會放慢速度並且用比較短的句子說話;還有話題開啟與輪替等都是語用的範圍。

像我每次上課總是以:「今天要來分享什麼嗎?」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假日生活或是任何事情,我也會分享這星期新鮮事,當他們〝聊天〞的時候,其實語言治療師的工作早就開始了:

「當別人在說時,他的聆聽態度如何?
「別人說完話,他有詢問問題嗎?還是自己說自己的呢?
「我延續了對話,那有人可以繼續延續嗎?這樣話題來回有幾次?
「今天孩子自發的句子長度?
「使用詞彙的精準度? 」
……


治療流程.jpg


當評估孩子說話時,其實就像網子一樣在過濾,這五個要素裡哪個是最需要加強,跟發展里程碑相比相差最多,配合孩子的能力與年紀以及生活需求下找出最適合他的目標,並且在治療課堂中找出可以訓練的方式,在課後與家長諮詢中告訴家長回家要練習的內容。

下一次上課再用網子網一次,上次目標是否有達成,有的話再找出下個目標;沒有的話,找出沒達成原因,要繼續這個目標還是要換個目標,繼續的話就要用換個方法訓練,更換目標的話要重找出哪一個是孩子最必要的目標,而這些流程必須在課堂中完成,其實並沒有想像中輕鬆,對吧!

而這只是我們的工作一部分,除了成人與孩童的語言治療之外,還有吞嚥治療、嗓音治療和溝通輔具評估等……語言治療師真是個有趣的工作!


歡迎按讚我的facebook粉絲頁:


加入好友